佛教圣地四川峨眉山

时间:2024-12-12 10:13:35  100人浏览

峨眉山(Mount Emei)山头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之称,山上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山地处中国的西南边缘,介于北纬29°16′-29°43′,东经103°10′-103°37′之间,为南段余脉,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体南北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约154平方公里。

水文状况

峨眉山的水文地理位置属大(渡河)青(衣江)水系,境内有天然河流5条,即、、龙池河、、。花溪河在西北边境与洪雅县共界。其余4条均发源于峨眉山,分别按东、南和东南方向注入大渡河和青衣江。集水面积在约100平方公里的有峨眉河、临江河和龙池河。峨眉山风景区位于峨眉河、临江河和龙池河的上游,景区其主要河流有峨眉河的支流符汶河(含黑水、白水、黑水河),虹溪河(含赶山河、瑜珈河),临江河的支流张沟河,龙池河的支流燕儿河,花溪河的支流石河等。

地质构造

峨眉山大地构造位置地处上杨子板块本部的峨眉一瓦山断块带,为一座断块山。人文历史

峨眉起源

对于峨眉山名来历,众说纷纭。早在时期,峨眉山就闻名于世。而峨眉山名,早见于,据晋代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杜宇以褒斜(今陕西汉中)为前门,熊耳(今四川境内)、灵关(今四川雅安西北)为后户,玉垒(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内)、峨眉(今四川峨眉山市境内)为城廓。"晋左思的《》写道:"引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但为什么称之为"峨眉"。其说不一。一说峨眉山是因"山高水秀"得名,另一说是因"两山相峙。"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峨眉山屹立在大渡河边上,大渡河古称"涐水"山爱水而得名,故称"涐眉山"。峨湄山只是因为是山,才离开了水,由"涐湄"变成了"峨眉"。这种说法系近代文人赵熙之论,"是山当涐水之眉。眉者,湄也,以水得名。"峨眉山自春秋战国以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佛教文化

公元1世纪中叶,佛教经南丝绸之路由传入峨眉山,药农蒲公在今金项创建普光殿。公元3世纪,普贤信仰之说在山中传播,中国僧慧持在观心坡下营造普贤寺(今万年寺)。6世纪中叶,世界佛教发展重心逐步由印度转向中国,四川一度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中心,佛寺的兴建便应运而生,历史上寺庙最多时曾多达100多座。公元8世纪,禅宗独盛,全山禅宗一统。9世纪中叶,宋太祖赵匡胤,派遣以僧继业为首的僧团去印度访问。回国后,继业奉记来山营造佛寺,译经传法,铸造重62吨,高7.85米的巨型普贤铜佛像供奉于今万年寺内,成为峨眉山佛像中的精品,文化、艺术价值极高。千百年来,峨眉山这个"佛门圣地"便以"普贤道场"之名,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蜚声中外。

在过去漫长的时间中,峨眉山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佛教文化瑰宝,也遗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景区内现存寺庙30处,建筑面积约10万亲平方米。其中的飞来殿,万年寺无梁砖殿均为国家一二级保护品.佛教文物品类繁多,其中高5.8米,7方14层,内外铸全本《华严经》文和佛像4700余尊的华严

铜塔、万年寺明代铜铸佛像,以及明代暹罗国王所所赠《贝叶经》等都是精品。峨眉山有文物古迹点164处,寺庙及博物馆的藏品6890多件,其中属于国家定级保护的文物850多件,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作为"佛门圣地"的峨眉山,千百年来得以闻名,除了佛法的宣扬,佛徒信众的礼拜,历来与名人学士、墨客骚人的咏赞、记述和传播有着密切关系。诗人、苏东坡留下不少赞美峨眉山的诗篇。在二峨山(古绥山)下不远处的沙湾镇,有现代文豪郭沫若的故居。郭沫若写下了不少峨眉的诗篇,堪称峨眉诗人,曾书写"天下名山"题名。

武术文化

关于峨眉派武术历史沿革,与少林和有所区别,相传是时期来华的古印度高僧中国禅宗始祖达摩传授的;武当派是由明初道家张三丰创始。峨眉派的始创则远远早于两派,根据现有史料研究后认为,峨眉武术孕育时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成型于春秋的战国,以白猿祖师(司徒玄空)的"峨眉通臂拳"为历史依据。关于峨眉武术的地域定义,史学界尚有争议:从广义上认为,峨眉武术形成于峨眉山,故以峨眉而得名,流传于巴蜀(西南大部)地域范围内的武术各流派由于相近的地理环境和相通人文自然,所形成的风格和特征非常相近相通,均以"峨眉派武术"相称,形成为以峨眉山为主的一大地域性武术派系 --。

从理论上讲,峨眉派武术是在武术的基础上形成的,武术则来源于武艺等形式,与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形成和发展进程中,必然会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地域因素的制约。所以,峨眉武术在孕育期间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根深蒂固的巴蜀神巫文化影响,在形成期间益于道家养生行气之术和佛门内外兼修之精髓,在发展中受到楚越文化、中原文化和巴蜀文化的熏陶,是数千年来巴蜀各民族的智慧和结晶。

山茶文化

在峨眉山有文字记载以来4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峨眉山茶史及其茶文化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们同峨眉山道、释、儒文化及峨眉派武术文化组成了峨眉山文化大观,根据可以考究的古典文献,峨眉山茶史即茶事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峨眉地区最早出现的原始农耕时期,这一时期大致距今有300余年。最先将峨眉山森林中野生古茶择而饮之的是远古农耕时期纷至沓来峨眉山中觅寻长生不老修行之术的中国远 古原创道教人物。

茶道中的峨眉派始于公元845年间,由峨眉山(今眉山人)创立,创编茶道律谱《峨眉茶道宗法清律》一书。到公元880年授僧人茶法62人,公元881年交由万年寺隆元法师主持茶道律规。峨眉茶道的精神就是"智、美",不以传统认识为标准定论。隆元法师是一名峨眉山本地人,对茶的种植和制作都较为精通,通过他的努力,峨眉茶道又溶入了一些种茶法和制茶法,并获得大量的民间俗家弟子的支持和修习。后来的当代人,大多都知道峨眉山历代高僧几乎都会种茶制茶,著名的中国名茶"竹叶青"、"峨眉雪芽"、"峨眉白芽"、"妙品"等,就是峨眉山历代高僧自种自制的极品绿茶之系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