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聚光灯效应”。
指的是:
“人们总是不经意将自己的问题无限放大,当我们出丑时认为别人都会注意到;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人们或许当时会感觉到,但很快就会忘记。”
聚光灯效应,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过度在意外界的评价与看法”,总是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如果不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久而久之他就陷入了强烈的“精神内耗”之中。
心理学家表示,两种情况下最容易出现聚光灯效应:
1、在一些比较大的场合下,这个人总是朝着最坏的局面去想,弄得自己很紧张。
2、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放大别人的情绪,不愿意看待周围真实的世界。
-01
人为什么会过度在意外界的看法?
第一:渴望获得关注
比如:
子女长时间生活在“贬低,责怪”的家庭环境中,那么他内心深处最大的渴望就是获得爱与关注。
如果得不到父母的满意,他就会一辈子努力表现给父母看,希望获得父母的认同。
在多数环境下都是如此,一个人越是希望得到认同,他就越是卖力表现自己。
第二:性格敏感自卑
这种性格的人,最典型的特征是:
过度在乎外界的评价和看法,共情能力很强。
过度共情的结果,就是别人稍微表现出一点儿情绪波动,表现出一点不满意,他就会进行“错误归因”。
把社交、爱情和亲密关系里,别人的烦恼,归咎于自己的错误。
第三:习惯对比,缺少主见
有这样一类人:
他们在任何环境下,都无法独立去完成某些事情。
不愿意自己去外面吃饭,一定要别人陪着才能好意思;
不敢自己去做某件事,必须找个朋友陪着。
害怕孤独,无法单独去面对大的事情;
缺乏主见,一定要跟随别人的脚步才可以。
这样的状态,就让他养成了“看别人脸色行事”的习惯。
第四:无法接纳真实的自我
也可以理解为:自尊感比较低。
自尊感较高的人,总是能够独当一面,对自己有着明确的认知;尽管自己不是那么好,可他们依旧会给自己一些自信心。
而自尊感较低的人,内心就缺少动力,鼓励和信念。
他们常常自怨自艾,常常把自己藏在角落里。
只有别人的关注和认可,才能让他收获一些自信;一旦没有人关注他,他的自信心就会一点点消失。
-02
该如何改变这种心态,跳出“外界的看法”?
1、首先,要明白别人根本就没有那么在意你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很重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即使是你的朋友,也不可能每天都关注你的生活吧?
你走在路上,以为周围的人都在看你,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你的错觉。
不要把自己当成社交的“中心点”,不要放大自己在人群里的重要性。
放平你的心态,你才不会陷入精神内耗之中。
如果你总是拧巴,总是觉得别人都在注意你,你会亲手毁掉自己的生活。
2、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看待社交关系
不要把你当成“主体”,而是把你当成局外人。
你可以站在上帝视角去观察生活,观察社交,观察别人。
比如说:
在某个午后,找一家靠近街边的咖啡店坐在里面,然后默默地盯着外面过往的每一个行人。
去观察他们的表情,神态,走路的姿态,你会从中发现很多东西。
那一刻,你是以“旁观者,局外人”的姿态,站在上帝视角去看待外界。
在这样的时刻,你能够清晰地察觉到自己“内心的变化”,感受到真实的你。
别人或许会因为某件事注意到你,但不会一直记着你。
就像你每天走在路上遇到的人,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还有几个?
“相忘于江湖”,才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终归宿。
无论做什么,记得为自己去做,你就会充满动力;
无论怎样生活,记得为自己而活,你就会少了精神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