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水是哪个省的城市(临水夫人陈靖姑信俗)

时间:2024-12-09 08:19:43  100人浏览

香火氤氲缭绕、鞭炮声响彻云霄、往来人潮络绎不绝,这是坐落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的“古田临水宫”在春节期间热闹非凡的景象。

“请香接火”:陈靖姑信俗中的盛事

从大年初一直至元宵节前后,来自福建省内外许多邻水庙的信众都会组织起来,陆续前往古田县临水宫,在殿内举行“请香接火”仪式,祭祀“临水夫人陈靖姑”。信众们在古田临水祖庙殿内请求陈靖姑香火,并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平安顺遂。仪式过程中,主持法事的道士身着红色头巾和长裙,吹响名为“龙角”的法器,据记载,红色头巾和长裙是陈靖姑科仪中女性化的象征,代表其作为“女神”的独特形象,“龙角”则是陈靖姑所属道教闾山派法器之一,经常出现在祈福、祭祀等法事场景中。

“请香接火”仪式中道士吹奏“龙角”法器

请香接火是陈靖姑信众们每年最期待的一天,见到祖庙陈靖姑神像后,他们虔诚跪拜、专注祈祷,开启神圣而庄严的人神交流时刻。待仪式进入尾声,分庙民众随即动身启程,将祖庙香火请回自家村庙,并在本村里举行绕境游神的系列活动。仪式队伍步入村口,原本悄然静谧的村庄变得喧腾鼎沸,每当队伍经过自家门前,男女老少都会热情地来迎接他们心目中的“女神”——陈靖姑。在仪式圆满结束,也意味着临水分庙与祖庙之间的关系获得延续,临水夫人的灵力通过请香接火仪式遍布到古田以外的各方百姓家中。对于陈靖姑信众来说,临水夫人犹如心灵寄托,每当心有所求、遇事不顺时,他们真挚地相信临水夫人会从中给予帮助,保佑他们心想事成、渡过难关。随着信众们的愿望纷纷实现,临水夫人灵验的事迹传遍四面八方,甚至有许多民众不辞千里远赴古田临水宫,就为当面向临水夫人祈愿,这也是陈靖姑信仰长年以来香火鼎盛的根本所在。

临水分庙到祖庙进行“请香接火”仪式

参与“请香接火”仪式的陈靖姑信众

参与“请香接火”仪式的陈靖姑信众

仪式中祭拜陈靖姑的虔诚信众

仪式中祭拜陈靖姑的虔诚信众

分庙队伍回村游行

“由人转神”:关于陈靖姑的故事

陈靖姑信俗是以临水夫人陈靖姑为核心形成的信仰及文化,源自福建省闽东地区的古田县,至今已传承千年之久。根据史书记载,陈靖姑在唐大历年间出生于福州仓山下渡,她生来天资聪颖、勤奋乐学,家中世代为巫,13岁时离开家乡,前往闾山学法,拜许真人为师。在她学成归来后,经常通过医术、法术帮助乡邻、救济世人,当时民间就流传着当地居民受到妖魔鬼怪的叨扰、欺凌,陈靖姑出手解救的英勇故事。陈靖姑在18岁时与刘杞成婚,嫁至古田,持续匡扶正义、消灾除恶,深受地方百姓爱戴,一直以来她都是“福州人民的好女儿、古田人民的好媳妇”。

相传陈靖姑上山学法即将学成下山之时,师傅曾万般叮嘱她下山的路上不可回头,她因感念师恩而在行走24步时回望师傅。师傅警告她说,24岁那年切勿施法,否则将承受无法挽回的后果。而恰逢24岁时,陈靖姑遇到了人生中的重大劫难。

当时福建地区遭遇大旱灾,看到民众们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尽管陈靖姑已经怀有数个月的身孕,她仍毅然决然地脱胎祈雨、斩妖除魔。最终,当地百姓渡过了大旱之灾,但陈靖姑也因施法而遭受产难,不久便成道。传说在陈靖姑成神后,曾再度返回闾山学习扶产救胎之术,她更立下誓言,日后人世间若有妇女遭遇产难,必然出手相助。此后,陈靖姑遂成为民众心中的“妇女儿童保佑神”,举凡女子妊娠、保胎、生产,孩儿出生后健康成长、顺利成年,陈靖姑都在这些过程中为他们带来绵延不绝的庇护。

走入古田临水宫映出眼帘的是两道台阶,一道为18阶,是指陈靖姑在18岁时自福州仓山下渡嫁至古田,另一道为24阶,纪念陈靖姑于24岁时因脱胎祈雨而最终成道。

“传承与演变”:陈靖姑信俗的历史发展

陈靖姑去世后,百姓因感怀其功德,为她立庙祭祀。元代文学家张以宁着有《临水顺懿庙记》,其中记载临水夫人灵迹遍及八闽大地,宋代时被敕封为“顺懿夫人”,更有时任古田知县洪天锡在听闻陈靖姑的事迹后,在其庙内立碑。后来,随着朝代更替,官方与民间各地对陈靖姑的敬仰绵延不绝,尽管历史上有过多次“毁淫祠”运动,许多座临水夫人庙宇被视为民间淫祠而受到摧毁,但民众对陈靖姑的信奉是日积月累所产生的结果,她不仅是人们的精神慰藉,更是百姓心理诉求、文化表达的呈现方式之一。

古田临水宫內的《临水顺懿庙记》石碑

明清两代是陈靖姑信俗发展过程的巅峰時期。除了朝廷授予陈靖姑“天仙圣母”、“顺天圣母”等崇高的封号以外,民间所衍生出的传说故事、祭典仪式也在日积月累下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比如,明代《使琉球录三种》中曾记载一行人乘船驶往琉球的航程上,半夜突遭逆风侵袭,船只受到猛烈震荡,船体濒临崩坏之危,众人倍感惊惧,立即烧香祭拜临水夫人,祈求此行平安順利。隔日早晨他们迎来了风平浪静。这些人在返回福建后,至临水夫人庙中立碑、设祭,以此表达对陈靖姑显灵的感谢。诸如此类的见闻充斥在百姓生活中,人们在亲身经历与有所耳闻的交互影响下,积累出对陈靖姑深厚的景仰之情。

古田临水宫殿内神像(由左至右分别为李夫人李三娘、临水夫人陈靖姑、林夫人林九娘)

古田临水宫殿神像(左至右:石夫人石夹二奶、李夫人李三娘、临水夫人陈靖姑、林夫人林九娘、江夫人江虎婆)

陈靖姑降妖佑民的故事备受后世推崇。相传闽王宫中曾有蛇精化成王后人形,藉此魅惑闽王,闽王因而无法辨清王后是否为真身。一日,蛇精佯装生病,并告诉闽王必須取下陈靖姑的菩萨心,其病方可康复,闽王于是命请陈靖姑赶赴宫中,好在她一见王后便知其为蛇妖幻化而成,朝着妖孽泼水,蛇妖立刻现出原形,随后陈靖姑亲率其弟子来到王宫,将蛇怪斩为数段,并对蛇头贴符,令其永世不得超生。在闽王知晓来龙去脉后,心中大悦,认为陈靖姑既避免蛇精祸害王宫,更是保护天下万民的大功臣,便封她为“崇福昭惠临水夫人”,并赏赐古田百户。陈靖姑婉拒了闽王所赐食邑,闽王因而改赐宫女36人做其弟子,陈靖姑也在几年后隐居于海上。传说故事中的陈靖姑饱含忠义仁爱、公而忘私、舍己为民的奉献精神,成为后世百姓值得效法学习的对象,并为当地社会带来许多正向风气。

“深植民心”:丰富多样的陈靖姑信俗

在古田当地方言中,百姓将临水夫人亲切地称作“大母亲”,表示陈靖姑在所有人心中共同作为母亲的角色,许多人会选在每年新春佳节前往古田临水宫祭拜她。在陈靖姑信俗中,与保佑孩童有关的仪式十分常见。“洗三旦”是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由产婆或年长女性为其洗浴,并以糯米饭、鸡蛋、鸡汤等物供奉临水夫人,表达对她的感恩之情。“寄子”是让幼童寄至临水夫人名下,成为她的孩子,从此在临水夫人的保护下平安长大。“过关”是孩童成年前经常举行的仪式之一,由于闾山教认为人生素有“三十六关煞”,前几关正值孩童成长期间,只有过关才能确保孩童健全,因此生活在陈靖姑信仰圈的人们,童年历经数次“过关”也就不足为奇。

当地民众在古田临水宫祭拜临水夫人陈靖姑

陈靖姑除了作为“妇幼保护神”之外,随着时空变化,人们对她进行祈愿的内容也在逐步增加,举凡求姻缘、祛病痛、除厄运、助农产、保社稷、佑万民等,皆在民众对于临水夫人的祈愿范围内。此外,陈靖姑信俗也和中国传统节庆、地方风土民情形成有机结合。比如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正好是临水夫人诞辰日,福建各地将祭祀陈靖姑的活动与元宵灯俗进行融合。“灯”在福建方言中与“丁”的读音相似,因此“添灯”即为“添丁”,而在陈靖姑信俗中也有许多与求子相关的习俗内容,“请花”是女子到临水宫取走红花或白花,红花表示祈求生女孩,白花则意味着祈求生男孩。这些民俗活动同在一日举行,使得喜庆、祈福的氛围更显浓厚。

“走向世界”:陈靖姑信俗的海内外传播

“陈靖姑信俗”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国范围内重点保护和传承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尽管陈靖姑信俗盛行于当今社会,依旧出现了部分科仪、民俗内涵濒危的境况。陈靖姑信俗的代表性传承人黄光辉在近年来对外招收学徒、开班授课,使得更多民众有机会深入了解陈靖姑信俗的文化精髓,并进一步让临水夫人的历史价值和人文精神得以永世流传。据黄光辉的徒弟叶赵平说,陈靖姑的科仪内容古时均为家传,因而不向外人传授,到了近代,由于社会风气更加开放,并且在陈靖姑信俗进入到国家级非遗的行列后,拥有更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好学者慕名而来,渴望拜师为徒,师傅现在也十分乐意将一身绝学倾囊相授给勤奋乐学的弟子们。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靖姑信俗代表性传承人黄光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靖姑信俗代表性传承人黄光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靖姑信俗代表性传承人黄光辉

陈靖姑信俗诞生于福建古田,自唐代起,传播至浙江、湖南、江西、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内各地,并在当地社会形成一定的文化影响力。目前,海内外信仰临水夫人陈靖姑的民众总计1.2亿人,显示出陈靖姑文化在全球华人心中的重要地位。自2009年起闽台两地共同组织“临水夫人陈靖姑金身巡游台湾“活动,吸引台湾地区10余个县市的民众一同参与,临水夫人不仅深受海峡两岸信众的喜爱,更为两岸和平发展搭建起良好的精神桥梁。此外,我们也可以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美国、英国等国发现临水夫人的踪迹,尤其在许多华人社会区内,陈靖姑早已成为当地居民无可取代的民俗文化之一。

临水夫人陈靖姑的对外传播途径

陈靖姑信俗发展时间长远,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并通过文化传播进入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无论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它都是中国文化的明珠、华夏文明的瑰宝。